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一流学工队伍,服务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快构建“教育引领、平台助推、服务保障、就业导向、队伍支持”的工作矩阵,全面落实“顶层设计、统筹联动、院部主体、运转高效”的学生工作运行体制机制,坚持系统观念,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硬核学工力量
1.强化政治大局意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树立大局意识,做好工作结合,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统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坚持一线规则,强化部门统筹,提升统筹发展能力和服务基层能力,推动学生工作高效运转。
2.完善机制体制保障。继续规范建设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院部主体作用,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强顶层设计,修订完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管理规定》《班主任工作实施办法》,落实辅导员津贴发放办法,统筹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保障、职称岗聘、考核管理等工作,强化政策保障,推动队伍发展。
3.提升育人工作能力。聚焦主责主业,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线下线上相结合,统筹做好辅导员的校内外培训,提升思政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规律的能力、应急处突的能力;举办辅导员工作沙龙、研究生骨干培训班,激发队伍活力;强化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推动辅导员“五进两访”持续开展。
4.凝聚全员育人合力。做好保研辅导员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选聘管理,不断充实育人队伍;加强班主任的选聘管理和评优激励,切实发挥班主任的协同育人作用;推动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发掘并宣传优秀导学团队,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继续落实学校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制度,探索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落地;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实施校外辅导员制度,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二、做实思想教育,突出强化培根铸魂
5.继续做好党史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组织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好“学党史、践承诺、见行动”活动,策划组织“信仰·人生”主题教育活动,完成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和优秀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评选工作,夯实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统筹安排全校基层组织及团干部召开好一次学习研讨会、抓好一季青年大学习、组织好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开好一次组织生活会、讲好一次党史主题团课。
6.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四航工程”教育内涵,做好新生“启航工程”入学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按照“青马基础班-青马骨干班-新时代卓越青年班”结构,分层分级做好第26期“青马工程”校院两级培养,不断提高“青马工程”育人质量;围绕迎接建团100周年,筹办学校“建团100周年成就展”,启动“回顾青年运动”系列主题教育,做好团日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影视展播等主题教育活动;选拔优秀学生组织开展“青春领航”宣讲活动,讲述石大学子的青春奋斗故事,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落实实施《“宪法卫士”2021年行动计划》,加强线上普法学习教育;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民族学生骨干培养,促进民族融合。
7.增强网络育人实效。探索建设基于微信-易班融合共建的“易校园思政云”网络思政平台,夯实石大易班品牌,加强研究生传媒中心建设;完善网络育人工作矩阵,健全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提升“校园网络名师”、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小螺号”网络素养班建设质量,提升网络育人的落地质量;以“青春石大”入选中央四部委首批200个高校思政公众号为契机,加强网络文化作品创作与新媒体平台运营队伍建设,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等思政焦点热点,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作品,丰富网络育人内涵。
8.深化军训国防教育。梳理总结2020级学生军训,为2021级学生军训做好准备;完成2021年夏秋季大学生征兵工作,做好2021级新生的兵役登记、征兵宣传工作;继续开展“谈兵论道”论坛,做好日常国防教育工作;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2021级本科生的军事理论教学任务;加强与部队驻军的联系,开创互助双赢的“双拥”格局。
三、优化成长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强化学习规范养成,开展第十届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活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组织开展先进评选和榜样选树,构建学分预警体系,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精准帮扶;严肃考风考纪,开展诚信教育,营造优良考风学风;建设“博韵学堂”“博韵书香”,继续推进“研本1+1”引领计划,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成长;举办第十九届研究生“博萃节”,做好“光耀石大”“名师有约”“仰望星空”等学术品牌活动;推进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10.浓厚创新创业氛围。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激励文件,巩固和扩大指导教师、青年学生参与覆盖面;制定《“三大赛”组织管理系列办法》,优化备赛机制,力争实现“互联网+”“挑战杯”国赛的成绩突破;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前沿,建立系列重点领域项目库;以举办第三十届大学生科技节为契机,组织学校“大学生科技活动30年巡礼”系列活动;规范“能创空间”管理,加快项目孵化,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11.优化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优化第二课堂课程项目机制,培育15项左右有学院特色、育人效果良好的第二课堂精品课程;做好2018、2019级第二课堂学时学分预警帮扶工作;做好“石光”系统的升级拓展工作;做好“青春向党·奋斗强国”暑期专项社会实践的总结宣传,科学开展好寒假专项社会实践;发布《志愿服务手册》,按照“一院一品”的要求,结合学院特色打造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做好“希望小屋”系列志愿服务工作;持续组织“思创论坛”“唐岛湾剧场”,排演原创校史话剧《创造太阳》并面向新生进行公演;组织开展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青年健身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做好学生赴科左后旗开展暑期调研实践的成果转化;加强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培养、运行管理、经费保障等“一体化”建设。
12.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班团一体化,夯实学生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与培养;做好发展团员、推优入党、团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开展月度优秀主题团日评选,做好“活力团支部-红旗团支部”培养工作;规范召开第二十四次学代会和第九次研代会;召开第六届社团代表大会,对标全国高校百强社团标准,重点支持建设3-5个精品社团。
13.改革完善学生评价。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把牢人才培养方向,强化政治把关,突出德育成效,探索五育并举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不断改进共青团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贡献导向、标准量化”的评选办法,打造共青团工作“一院一品”,实行差异化的资源分配机制,激发基层工作内生动力;完成共青团工作咨询委员会换届。
四、完善管理服务,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14.强化日常管理运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持续做好学生防控数据的统计和日报,做好学生返校及新生入校工作,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文件,推进精细管理和过程监控,规范学生行为养成;继续做好特殊群体库的更新完善工作,做到精准帮扶、全程追踪;组织开展《学生手册》学习和测试,提高学生守纪意识、规矩意识;做好学生纪律处分以及档案管理工作。
15.提升资助育人实效。精准认定困难学生,建立并动态管理困难学生数据库;充分落实国家及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九位一体资助体系,做好研究生奖助评审、“三助一辅”等工作,重点关注易返贫致贫家庭学生,精准落实各类保障性资助;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聘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设立发展性资助育人项目等平台,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开展诚信教育、防诈骗警示等教育,引导学生严防不良校园网贷等风险;推进资助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各项资助工作。
16.统筹推进心理育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机制,提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畅通心理中心与院部的沟通机制,开展院部基层调研,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做好2021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形成新生心理状况个人电子档案,做好2021级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幸福导论》等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主题教育讲座,通过网络、校报、橱窗、展板、海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17.做好安全维稳工作。针对社会热点和校园焦点,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构建多方参与的舆情管控和情绪疏导机制,预警防范校园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强化机制保障,落实校园安全网格责任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处置演练与推演,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学生组织和安全工作,维护校园稳定和学生安全。
18.做好古镇口校区相关工作。及时跟进古镇口校区建设,做好入驻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关心关怀工作,密切掌握学生动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安排学生工作队伍24小时值班,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院部解决学生所需,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五、增强工作效能,推动充分高质量就业
19.加强多元化就业市场建设。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型校园招聘会,组织线下大型招聘会4场,对接重点省份、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等,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开展首届“西海岸就业高峰论坛”品牌活动,建设“小米工作室”等,提升校园雇主品牌影响力;加强国家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山东地区就业市场建设和岗位征集力度,深度挖掘多元化多渠道就业岗位,并精准推送给毕业生;开展企业走访工作,重点到石油石化单位、行业头部企业、山东省重点企业及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开展企业和人社部门走访。
20.推进就业价值引领工程。开展系列就业价值引领活动,加强与就业价值引领企业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组织 “石大学子名企行”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名企行”活动,将教学、科研活动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扩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范围,促进就业工作全员化;在全国各地重点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打造地方留才引才服务示范窗口;加强部门协同,主动对接省内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各类校企合作,塑造浓厚留鲁就业氛围,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
21.提升生涯教育和指导能力。拓展生涯规划教育途径,开展“第七届华体会真人游戏 工作坊”等品牌华体会真人游戏 活动,推动“一生一策”的精准就业辅导;依托“职小新”生涯规划名师工作室,开展生涯教育培训、课程教研改革、生涯规划督导等工作,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参照就业价值引领企业目录,继续聘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HR或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华体会真人游戏 教师,到校开展行业培训、华体会真人游戏 及生涯规划活动;组织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华体会真人游戏 》、《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继续推动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
22.完善就业管理和服务。推进学生就业结果展示平台建设和学生一张表”,继续提高对移动端、微信平台的支持力度,提高推送就业信息的精准度;进一步梳理院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对就业工作的需求,改进就业工作措施,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学院就业资源优势,支持、建设学院就业市场,评选“学生就业工作优秀教师”,举办学院专场招聘会,提高学生就业精准度;开展就业困难群体摸排,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数据库,实施群体工作前置“助力计划”,精准帮扶实现就业;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加强就业数据整理、研发工作,充分发挥就业反馈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