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焰,男,1963年9月生,福建福清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一九九八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奖”,山东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第七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高校科技兴鲁先锋共产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198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石油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石油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2000年被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生导师,2008年至今连任学校二级教授。1997-2002任油藏地质研究所所长,2002-2009任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2009-2017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17-2021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任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藏地质学组副组长,山东石油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高级专家协会副会长;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和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会员;华体会体育买球 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岩性油气藏》、《特种油气藏》、《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和《新疆石油地质》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
长期从事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沉积学、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教学科研工作,给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沉积岩石学及沉积相”“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油气藏定量表征与预测”等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入选“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已培养出硕士生200多名、博士生40多名,为三大石油公司、高校及科研院所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负责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三大油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科研课题,作为课题长持续开展“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攻关研究,均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长期致力于地质、岩石物理、地球物理、油藏工程、计算机多学科综合研究,在地震沉积学、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领域形成特色方向,带领科研团队30年不间断开展基于地质成因过程的油气藏多尺度、动静态描述及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提出“因藏而异、因藏制宜”的各类复杂油气藏描述配套方法技术及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方案,破解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问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十多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共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3项,授权3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0多部,代表性著作(第一著者)有:《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油藏仿真模型与剩余油预测》、《地震沉积学及其应用实例》(获得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油藏精细描述与剩余油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