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苗族同学们途中路过高粱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耿婷婷 摄
苗族父亲打开蜂桶,蜂桶里的建筑:蜂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耿婷婷 摄
Tiger老师与苗族父母交谈,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耿婷婷 摄
中国青年网遵义8月12日电(通讯员 闫翠 耿婷婷 战鑫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作“小岗小学”的地方。山的另一头,有一户苗族人家的兄弟姐妹,分布在这个小学的各个年级。
8月9日,华体会体育买球
(华东)启愿支教队在贵州遵义小岗村支教的第九天,为了解苗族人家的真实生活,使更多的爱心人士资助苗族孩子上学,启愿支教队携社会爱心人士tiger老师跟随苗族学生共赴苗寨,探索苗族人家与众不同的生活环境。
家访之路,经历方知学之不易
启程之前,六年级的苗族学生王花告诉支教队成员:“学校到我们家的路只有小路,基本没有大路,我们平时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我尽量带一些好走的路。”
下午1点,由苗族四个学生带路,启愿支教队四人同tiger老师踏上跋山涉水家访路。起初,脚下是水泥砌成的台阶,台阶旁边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各种杂草。 “这条路一定是因为精准扶贫在近两年之内政府修建的,两年之前来这的时候,哪有水泥台阶,全是一条条土路,特别容易滑倒。”tiger老师回忆道。
二十分钟之后,路途变得更为陡峭,光滑的石头,被流水冲刷下的石子,再加上被杂草覆盖的泥泞小路,每一步必须踩到实处。不然,随时有可能掉下去。山坡丛林密布,谁也不知道掉下去会发生什么。
“上次王欢迟到,我还跟她说了几句语气比较重的话,现在经历了她走过的路才知道,苗寨孩子为了每天的六节课来上学是多么不容易。”支教队成员四年级班主任耿婷婷惭愧道。
自给自足,苗族人家的精彩生活
进入柏果坪,再上一个坡,便出现了一片绿地,遍地的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在王花的引导下,一座刚盖起的砖房映入队员们的眼帘。房前有一棵三米高的芭蕉树;房外的屋檐上挂着蜂桶,蜂桶周围能看到蜜蜂在进进出出;旁边的木头房,保持着苗族原有的生活气息。
“我们的屋子里都是没有烟囱的,这是我们的习惯。”在队员们都被木头房中三口大锅冒出的浓烟熏得睁不开眼睛时,苗族兄弟姐妹的父亲介绍道。同时,他表示,木头房中的三口大锅,最大的一口锅用来给牲口煮饭,另外两口则是他们自己平时吃饭所用。
苗族父亲是1968年生人,到现在生有14个孩子,最大的三十几岁,而最小的才五岁。据了解,政府本想让他们家搬迁去城里,但由于在城市的居住条件无法养活这一家人,他们就没有进行易地搬迁。在这里,房子旁边的土地都可以使用,家里养着牛、羊、鸡、猪、兔、狗和蜜蜂,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启愿支教队的到来恰逢每年一次打开蜂箱取蜂蜜的时候,队员们纷纷表示十分幸运,能够有幸见到开蜂箱的一幕。副队长张旭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蜂箱内部的结构,真是太完美了,蜜蜂就是天才建筑师啊!”
苗寨学子,社会各界培养出的寒门贵子
在这个苗族家庭的14个孩子中,已经有3个孩子在Tiger老师的帮助下接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员资助。十几年来,tiger老师已经在云贵川帮助几百个贫困学子找到资助人。本次探访,tiger老师不仅是要回访已接经受资助的三个孩子,还要考察将要初三升高中的王群,帮助其寻找资助人。
“王春明是我资助的第一个苗族学生,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上高中的苗族人,也是到现在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苗族学生,这更坚定了我继续为苗族孩子寻找资助人的步伐。”见到屋子里摆满了王春明的奖状,Tiger老师欣慰道。
苗寨人家,别样精彩。苗族在大山深处保留了一份原始的朴素和热情,几十年从未改变。同时,几十年来,又一直在改变。苗族学子们渴望知识,向往大山外的世界。“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下,越来越多苗族子孙会走出大山,拥有更好的未来。” Tiger老师坚定道。
中国青年网(2018年8月12日)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网:山东学子走访贵州苗寨 探寻苗族人家的别样生活